01
有人說,在現代家庭里,主角有三個:家長、孩子、還有手機。
大家有沒發現,自從有了手機之后,原本朝氣滿滿的少年,竟一言不語,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顧刷手機。
其實也不能全怪孩子,成人尚且對手機沒有抵抗力,更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孩子。
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機,源頭還在父母那里。許多家長現在回到家,在孩子面前不停地玩手機,無形之中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。
還有一方面原因,許多家長用手機來取悅孩子,孩子皮鬧了,就扔給他一部手機,瞬間世界安靜了。
時間久了,孩子沉迷于其中,為玩手機游戲說謊欺騙父母老師的大有人在,這時候父母也才開始意識到手機的危害。
很多父母為此使出渾身解數,甚至是沒收手機,都沒多大作用。孩子沉迷于手機,成為了眾多家長的一大難題。
今天,給大家分享一位美國媽媽解決手機難題的心得。
這位母親給兒子寫了一封信,在信中定下了15條使用手機的規定,值得所有家長思考!
這15條家規,不僅僅適用于孩子使用手機,其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教育理念,更值得我們學習。
02
親愛的兒子:
你是一個優秀、有責任心的13歲男孩,理應得到這份禮物。不過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,你還得遵守一些規章制度。
請把下面的使用合約從頭至尾讀一遍。我希望你能明白,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、身心健康、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,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。
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,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。
解讀:這是財產權問題。
在西方國家,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,和孩子無關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。
父母給孩子買東西,所有權仍然屬于父母,孩子應該感恩。
而中國傳統的家庭觀認為:父母、子女是一體的。久而久之,中國子女就會有這樣一個思維定性:父母的財產都是我的。
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么一個問題: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財產理所當然的視為自己所有?
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,有人說這是父母自己說的,還有人說不給我的話我是不會養他們的之類。
所以長久以來,我們的孩子,認為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理所應當,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。
解讀:這是知情權問題。
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各類信息泥沙俱下,小孩子缺乏辨別能力,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。
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機密碼,能隨時了解孩子的動向,防患于未然。
可能有人會說,這樣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。沒錯,但孩子在未成年階段,隱私權要小于知情權。
解讀:這是禮貌與安全問題。
手機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,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禮儀。別人打電話一定要接(即使當時有事沒法接,事后也要給對方回電話),這是一種素養。
對于父母的電話,孩子們更不能不接。有時候父母擔心孩子在外的安全,會打電話詢問,此時孩子不能故意不接電話。
解讀:要尊重別人。
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在別人的休息時間,盡量不打擾對方,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。
解讀:不能讓手機影響學習。
小孩子自制力較差,大多數孩子拿到手機就屬于完全淪陷型。
對手機中的各種各樣信息又都缺乏準確的甄別能力,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!
而且在學校有同學,和同學們在一起玩?偙纫粋人抱著手機好。
如果有事要和同學商量,與其發信息還不如當面交流,語言比文字的溝通效果更好。
解讀:這涉及到責任意識、勞動獲取報酬的問題。
我們從小就知道損壞公物要賠償,其實,損壞家里的東西也要賠償。孩子造成了財務損失,要通過自己勞動掙錢補償。
比如里根總統小時候由于違規燃放炮竹被警察罰款,就是父母借給了他罰金,11歲的他打了半年工才還清了父親的錢。
中國大多數孩子犯錯,基本都是家長買單,相比較之下,國外的做法更具有教育意義。
解讀:做人要誠實善良。
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給別人發這樣的信息,時間長了,對孩子人格養成都會有影響。
解讀:直接溝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,要勇敢面對,不要回避。
個人也認為,能當面溝通最好當面溝通,畢竟有時候文字不能正確反映當事人的情緒以及面部表情等,容易造成誤會。
而且直接溝通有利于培養孩子敢于直面問題的意識。
解讀:這是公眾場合的禮儀問題。
在公眾場所不能影響別人,這是基本的禮儀和修養,手機的使用只是一個側面。
想想,當你想安安靜靜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的時候,當你在圖書館正在思考一道問題剛剛找到頭緒的時候,如果別人的手機鈴聲旁若無人地響起,你的心情又是怎樣呢?
在需要的時候,把手機調成靜音吧。你手指的一小步,可能就是人際關系的一大步。
解讀:告訴孩子黃毒的危害。
解讀: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。
我們總以為拍下來的風景就是擁有,總以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閱讀,其實不然。
用心去感受比隨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。
解讀:不要被手機綁架。
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,倘若出門遺忘手機,會感覺到嚴重的“不安全感”。
現在流行一句話“出門什么都可以忘記帶,但是千萬不能不帶手機。”很多人出門發現沒帶手機就會焦慮,甚至沒法好好工作等等。
最近,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番研究,發現如果人們和iPhone分離,將帶來嚴重的精神焦慮,影響心跳等生理指標,并影響自己的認知能力。
什么時候開始,手機對我們的影響這么大。
解讀:寓教于樂。
娛樂是人的天性,手機具有娛樂功能,在娛樂的同時,能夠對智力有幫助,可以兩全其美。
這樣的理念,同樣可以用到其他方面。
解讀:不要當低頭族。
除了手機充耳不聞,眼睛無視,這真是病。
上天給了我們一雙眼睛,是用它來發現生活的美好,當你抬起頭,看看天空時,你會發現原來生活這么美。
解讀:契約意識和家庭意識。
有人說,西方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契約意識。但丑話說到前面,確實能為有的事處理省去很多麻煩。
同時,西方人同樣注重家庭,一家人在一起,我們共同成長,中外皆同。
這封信不僅僅是一個母親約束孩子使用手機的寶典,更反映出了一位母親完整的教育理念。

03
其實別說孩子了,就說我們大人,現在大部分人都把時間花在了用手機聊微信、刷朋友圈、刷微博、打游戲等上面。
我們總是過度的關注他人的生活狀態和外面的資訊,卻沒有留意到自己的身邊正在悄悄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。
當我們低頭玩手機的時候,你是否發現今天自己的另一半心情不好,你們有多久沒坐下來好好聊聊天了。
每天臨睡前,各自抱著手機聊天,雖同床,彼此卻越來越無話可聊,夜晚只剩一室安靜。
當我們玩手機的時候,有沒有發現今天孩子回來不高興?或者知不知道孩子有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邊,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忽略了孩子。有沒有發現,孩子正在和我們疏遠。
最后想和大家說句心里話:
放下手機,多陪陪自己的親人和孩子,切莫讓我們成為手機的奴隸,讓手機綁架我們的生活!
|